【编注】为坚定信心、科学防治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,学校推出了疫情防控校本教材,希望同学们以战斗在防控第一线的最美“逆行者”们为榜样,树立家国情怀,增强社会责任感,立志高远,勇于担当,用实际行动交上一份满意答卷。
【泰安一中疫情防控校本教材之九】化学助力,战“疫”必胜 |
||
|
||
【编注】为坚定信心、科学防治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,学校推出了疫情防控校本教材,希望同学们以战斗在防控第一线的最美“逆行者”们为榜样,树立家国情怀,增强社会责任感,立志高远,勇于担当,用实际行动交上一份满意答卷。 ![]() 教材编者:李民 授课:李民
同学们好: 假期,向来都短。对我们来说,一个长长的假期永远是奢望。 可是2020年春我们国家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灾难,一场瘟疫改变了一切。 现在,我们不能在教室一起学习,不能在操场一起打球…… 我们不是护士、医生,不能到武汉一线帮助病人 我们不是科研工作者,没有能力研制抑制病毒的药剂、疫苗 现在,我们能做的----- 认真学习课程,完成教学作业,为有一天解决上述问题、实现自身价值做准备。 开学,尚不定 树苗,岂能误了季节 我们化学课,如果能从我们的角度来了解疫情、认识并消灭病毒,同时完成和实践我们的学业,也是我们对国家战胜这次疫情的努力和贡献。 化学助力,战疫必胜! 1、了解病毒 让我们先看看这次的新冠病毒长什么样子: ![]() 这是新冠病毒的结构,三个方向。 它是一种蛋白质分子,具外套膜(envelope)的正链单股RNA病毒,直径约80-120nm,主要要是碳、氢、氧、氮等几种元素构成。 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我们知晓病毒的大小、蛋白质的性质,下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战胜它、消灭它。 2、战胜病毒 通常病毒传播主要有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、空气传播3种传播方式。 病毒大小约在胶体范围,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用口罩进行隔离与防护,起到保护作用。 只简单隔离是不行的,要消灭病毒。 想一下蛋白质变性、失活的方法: 高温加热、遇甲醛、酒精、遇强氧化剂(如84消毒液、过氧乙酸等)均可有效灭活病毒。 同学们思考一下酒精的消毒原理,喷洒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,浓度的要求,使用环境需要注意的问题。 我们来认识一下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这两位战役先锋: 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(NaClO)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,有效氯含量为1.1%—1.3%,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、白色衣物、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。 NaClO具有强氧化性,作漂白剂,其漂白原理是NaClO水解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(次氯酸)。HClO是一种较弱酸,其酸性比碳酸要弱。但其具有强氧化性,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,使其变性,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。 空气中的 CO2(二氧化碳)溶解于NaClO溶液中可以与NaClO参加反应得到具有漂白性的HClO。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:NaClO+CO2+H2O=NaHCO3+HClO ![]() 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,分子式C2H4O3,分子量76。无色透明液体,呈弱酸性,易挥发,有刺激性气味,可溶于水或乙醇等有机溶剂。为强氧化剂,腐蚀性强,有漂白作用。性不稳定,易解,遇热、强碱、有机物或重金属离子等分解加速。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,具有酸的通性,可分解为乙酸、氧气。 ![]() 过氧乙酸的合成原料为冰醋酸、硫酸、过氧化氢。被硫酸处理过的冰醋与过氧化氢混合后,过氧化氢中的一个氢被冰醋酸中的乙酰基置换,形成过氧乙酸。 过氧乙酸不稳定,降解产物为冰醋酸和过氧化氢。因此,过氧乙酸为混合水溶液,除含主要成分过氧乙酸,另含过氧化氢、冰醋酸、硫酸等。 市售过氧乙酸浓度一般为20%。 制备的方程式 :CH3COOH + H2O2=CH3COOOH + H2O 84消毒液现在很紧俏,又不方便外出购买,告诉大家如何家庭自制84消毒液: ![]() ![]() 将电线与缠有透明胶布那端的铅笔芯连接起来,并用绝缘胶布包好,向一个废弃的纯净水瓶中灌入大半瓶自来水,并加入3调味匙食盐,用卫生纸将电极包好,并插入纯净水瓶中。 电解化学反应方程式为:2NaClO +2H2O=2NaOH+H2+Cl2 上述只是简单的家庭、生活消灭病毒,真正的战疫靠的是医疗战线人员的努力工作。 3、医疗保障 医护人员的作用自不必说。没有他们的付出,就没有这场战疫的胜利。 我们谈一下医疗保障。医疗后勤的保障在战疫中至关重要,需要你要好好学习化学。 ![]() 常见的医用防护口罩在这次防疫战中也功不可没,成了一罩难求的紧俏物资。常用的医用口罩,可阻隔血液、体液穿过口罩污染佩戴者,同时对细菌的过滤效率有95%以上,其过滤层是口罩的关键。口罩的过滤性能主要由中间层的滤料决定,目前常用的滤料是一种由聚丙烯超细纤维制成的熔喷无纺布,它轻薄、透气性好,同时能高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。 我们再来学习一下聚丙烯: 聚丙烯(Polypropylene,简称PP)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。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,机械性质强韧,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。在工业界有广泛的应用,是平常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。 化学式可表示为(C3H6)n,结构简式可表示为〔-CH2-CH(CH3)-〕n 医用防护服、防护手套、一次性针筒等也都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。 4、疫情为镜 疫情初的一段时间,真相与谣言共存,良谋与毁谤齐飞。“抽烟、喝酒可以增强防疫能力”,“放鞭炮能够清除带毒气溶胶”,“苯酚穴位注射”, “基因武器”等,这些信息,对一个具备基本化学素养的人来说,一眼便看出他的伪科学性。我们再回顾一下苯酚的性质: 苯酚,又名石炭酸、羟基苯,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,一种弱酸。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晶体,有毒。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,是生产某些树脂、杀菌剂、防腐剂以及药物(如阿司匹林)的重要原料。苯酚有腐蚀性,常温下微溶于水,易溶于有机溶液;当温度高65℃时,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。 2017年10月27日,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,苯酚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。 但是公众一般都难辨真伪,它引起混乱和恐慌,影响人们防疫,也干扰防疫抗疫工作。 疫情可怕,疫情引发的混乱和恐慌更可怕。 “这是一个需要事实而不是恐惧的时刻,是需要科学而不是谣言的时刻”,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这样形容新冠肺炎疫情。从某种角度来说,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、总体战、阻击战,与每个人树立文明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理性的国民心态密切相关。 疫情为镜,我们需要提高科学素养。 化学助力,战“疫”必胜。 今天,经过科研人员、医生、护士等广大人员的艰苦付出,各级领导的指挥、协调,人民群众的奉献、配合,疫情得到控制,最终胜利指日可待。 同样,我们师生协同配合,一定也会取得“线上学习,停课不停学”的胜利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