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简介 |
||
|
||
泰安一中简介 泰安一中始建于1899年(清光绪25年),由美国教会牧师郑乐德于1899年在泰城登云街创办,男女分校,男校叫“学道房”(1900年改名为“成美馆”),女校叫“散书房”。1905年,男校、女校分别改为“泰安私立萃英中学”和“泰安私立德贞女子中学”,取“荟萃英杰”和“崇尚德贞”之意。1926年成立的中共萃英支部,是中国共产党在泰安地区最早建立的四个党支部之一。1932年8月,学校申请山东省政府备案,接受山东省教育厅领导。解放战争中,学校师生跟随革命队伍转战齐鲁大地,有力支援了孟良崮战役、济南战役、全省乃至全国解放。战乱中,萃英中学曾一度中断办学。1946年6月,鲁中第一行政公署专员赵笃生率人在省立三中旧址创办泰安中学。1948年10月,泰安中学迁至萃英中学原址。抗美援朝战争中,学校选派150余名师生参军入伍,浴血奋战在保家卫国第一线。1952年,学校被省政府定名为“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”。1960年,泰安一中被省教育厅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中学。 学校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宗旨,传承百年老校“荟萃英杰,崇尚德贞”的优良传统,努力培育“基础扎实、习惯优良、发展全面、特长突出、善于创新、勇于担当”的杰出人才,荣获全国模范教职工之家、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、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、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、省级文明单位、省级文明校园、省级规范化学校、省教学示范校、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、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80余项荣誉称号,并已成为北大、清华、国科大、中科大、复旦、上交大、同济、浙大、南大、山大等60余所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。在高考成绩、学科竞赛和艺体比赛等方面,成绩尤为突出。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,实行“老校+新校”一体化育人办学。老校区位于泰安市泰山区青年路117号,毗邻岱庙,占地面积99亩,现有高中部和初中部两个学段,实行“初中+高中”跨学段育人模式。新校区位于泰安市高新区南天门大街3367号,占地面积508.07亩,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,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,建筑风格为中式庭院,教学设备配置高端,各种实验、综合活动、体育和生活设施等均达到了省内一流标准,于2017年招生启用,实行全寄宿制管理。 历代“一中人”笃志教育,心无旁骛,淡泊名利,无私奉献,勤勉治学,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八万余名优秀人才,近年来一千余人取得博士以上学位。其中,中科院院士、“中国雷达之父”毕德显,中科院学部委员、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奠基人刘承钊,国际辐射加工技术专家、中国首位世界“劳伦斯”奖获得者王传祯,中国十大女杰、女飞行员将军岳喜翠,全军唯一女飞行大队长、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刘文力,著名表演艺术家项堃、吕凉、郭跃进,世界银行副行长华敬东,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获得者王永文,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陈朝晖等,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。 泰安一中坚持“立德树人,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”办学方向,锚定“百年名校向现代强校跨越发展”奋斗目标,秉承“老校+新校”一体化办学工作思路,按照“高站位决策、低重心运行、走动式管理、近距离服务”工作要求,以严谨精细的工作作风、奉献担当的敬业精神,实现了管理运行规范高效、生源质量持续提升、教育教学有序推进、学生素质全面提高、各项竞赛捷报频传,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美誉度。
|